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

5222人阅读 2020-06-04 收藏

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,欢迎大家进入本期有关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的内容,很多人对于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不是很清楚,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吧!

  学生时代,相比于加时补课尤嫌不足的数理化主科,总有一些被挤占挪用、最后索性退出课程表的副科——比如美术。但在鞍山书画界有一个传奇,却是由一位美术老师缔造的。在他教过的上万个学生中,有数百人至今仍对书画保持着创作热情并与他保持着联系,而其中20多人则通过自身天赋和后天努力成长为鞍山书画界的翘楚。

许治惠

  8月28日,77岁的许治惠在得意门生、鞍山著名画家黄洪涛和王恒伟的陪同下,接受了独家专访。采访期间,报业大厦16楼的会客室不时传出笑声。那情景,恍若40年前第二十中学的美术课堂。

  美术圣殿

  藏在一扇破门后

  1937年出生在海城甘泉玉白庄的许治惠,在海城读完小学、初高中,于1953年考入鞍山师范学校,1957年毕业后在鞍山市第二十中学担任美术教师。许治惠少年家贫,见到任何能写能画的笔头、纸片都如获至宝,他对那些有美术天赋的学生格外看重。

  1970年,许治惠在入学的新生堆儿里发现了一个美术苗子——王恒伟。他交上来的美术课堂作业,都让许治惠感到有一种才气喷薄而出。“这个孩子画画很‘上道’。”果然,在那年学校举办的新生画展上,王恒伟用炭条画的一幅杨子荣头像,还特意细致刻画了一下英雄皮帽子上的绒毛,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称赞。听了这些赞美的话,许治惠的骄傲和自豪感甚至超过了学生王恒伟。“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多溢美之词,看到好画也不知道这么表达,就只能说‘真像真像’。估计这已经是大伙儿的最高评价了。”很快,他把王恒伟找到办公室,要吸收他加入学校美术组,参加每周一次的绘画实践活动。

  当时二十中学的美术组是一间不大的办公室,有一扇破旧的木头门,刷着油漆。但在少年时代的王恒伟眼里,这小屋不啻是艺术的圣殿。王恒伟说,自己刚入学的时候“可崇拜美术组了,连进出美术组的学生我都羡慕。美术组在楼梯口右边,我们班级教室在左边,每次我上楼梯,都会特意往右边拐一下,往美术组的屋里看看,再回教室。”

  如今,王恒伟已经是鞍山有名的画家。他画的草虫在画坛堪称一绝,有“千山蝈蝈王”的雅号。但在老师许治惠跟前,他流露出的那种亲昵和敬意一如学生时代,丝毫没变。

  现居苏州的国家一级画家王豪,也是许治惠的学生。当年在中学教书时,许治惠就从他的美术课堂作业中读出了一种特有的精气神。那时,许治惠对王豪的评价就是“精灵”。2003年师生聚会上,众多弟子中独有王豪颇为细心地嘱咐许治惠的一双儿女,要照顾好自己的爸妈。这也让许治惠的老伴对这个弟子另眼相看。

  一本拓本当字帖

  熬过三年下乡岁月

  当年的二十中学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。现任鞍山书法家协会主席的王宏,也曾聆听过许治惠的美术课。但真正启发和引导他喜爱和研习书法的,却是许治惠的一本石刻拓片。

  文革时期,鞍山很多大街小巷张贴的大字标语都出自许治惠之手。无心的人看热闹,有心的人看门道。那么多人在标语下走过,只有王宏站住了。那些字的横撇竖捺、间架结构印到了他心里,一个关于书法的梦想则在他脑海里“浮出水面”。1972年,作为知识青年的王宏下乡了。让他惊喜的是,与他同在一个青年点劳动的同学,手里居然有一本许治惠钢板雕刻毛主席诗词的拓本。劳动之余只要得空,王宏就照着这份拓本练字。后来每次和许治惠提起这件事,王宏都说,“是这个拓本支撑我在农村过了三年”。

  后来的王宏曾在美术高校深造,在书法上有了很深的造诣,并荣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、辽宁省书协硬笔工作委员会主任、鞍山市书法家协会主席。但他始终将许治惠视为自己的书法启蒙老师。每隔一段时间,他就写一幅字拿给许治惠看,请老师提意见。许治惠感叹,当年的学生早已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,他在书法造诣上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。“但我心里真是高兴。学生就应该超过老师,不然这个老师就是失败的。”

  “没有许老师 我现在还不知混在哪行”

  1978年,第二十中学校址改为鞍山师范学校。许治惠留在师范学校继续从事美术教学,并担任教研室主任。在这期间,他遇到了一个对美术“有悟性”但学习却不怎么起劲儿的学生——黄洪涛。如今的黄洪涛是辽宁中青年画家的中坚人物,作品被中央美术馆收藏。可30多年前被父亲逼着报考鞍山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时,他也不曾想过自己将来会吃“画画”这碗饭。

  1979年,中学刚毕业的黄洪涛到鞍山师范学校美术专业参加考试,遇到的第一个考察自己美术底子的人,就是许治惠。“很多同学都是带着作品去的。我什么也没带。一进门,许老师就指着屋里一座石膏像,让我画。我画完之后,许老师看了看,说行,要你了。”

  黄洪涛小时候就喜欢画画,经常临摹小人书。但他性格内向,对于父亲让自己考师范将来当老师的做法,他内心很抗拒,因此学习美术专业也没有动力。当时班里有30多名学生,他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都垫底。“但不知道为什么,许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表扬和鼓励我。”

  黄洪涛回忆,许治惠的美术课风趣幽默,课堂上总是笑声不断。“有几个同学平时总爱‘翘’文化课,但许老师的课从来都是一节不落的。”每次去美术组找许老师,总看到他在那里画呀写呀,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。”当时,班里的学生年龄跨度很大,有20多岁的返城青年、工作了几年又考回学校的工人,也有像黄洪涛这种十六七岁的中学毕业生。许治惠把这种“混搭”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,对像年纪小的学生,他格外照顾;对家庭困难的学生,他尽力帮助。“那时候班上有个学生家庭条件不好,许老师总把她让到自己家里吃饭,还帮她订本子、准备学习用具。”许治惠勤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谦和的为人处事方式,对黄洪涛影响很大。他说,是许老师把我引向了美术这条路。“如果没有许老师,我现在不一定在哪一行、做着什么跟美术不相干的工作呢。”

  “砍手”当笑谈

  师生交流百无禁忌

  在至今仍定期到许治惠家学画的学生中,就有鞍山画家金凤一个。在她和许治惠之间,还有一段关于“砍手”的小故事。

  1985年,金凤在街头橱窗里看到许治惠的水墨花鸟画,很喜欢。此后的几年里,她多次在书画家笔会上看到许治惠,但都无缘相识,只能把拜师的愿望藏在心里。20多年后,在著名书法家韩兆沛的举荐下,她才与许治惠结识。金凤提出要学画,没想到许治惠很爽快就答应了。后来,金凤第一次给许治惠打电话,自我介绍还没说完,许治惠在电话那头已经叫出了她的名字。

  第一次见面,许治惠为金凤当场作了两幅画。金凤发现,老师作画与众不同,画笔没杆,只用一支短笔头,而且画画速度快得惊人,小幅花鸟只需三五分钟,大画也不过个把小时。每次上课时,他都亲自动笔示范,然后让每个学生照他的画临摹,再一一点评和修改。

  有一次,看到许治惠拿着笔头灵活地翻来转去,一幅花鸟跃然纸上,金凤说:“老师,你的笔真好!”许治惠说:“那就送给你吧。”她在许治惠手腕处做了个刀切的姿势,说:“那我就从这一段一起要!”说得许治惠哈哈大笑。从此,师生间就有了“砍手”这个说法。每当许治惠画一幅好画,学生们就异口同声要砍老师的手。

  教学相长40年

  到许治惠家学画的众多学生里,让他津津乐道的还有高群、于淼。两个女孩11岁就跟着他学画。她们一个住在立山、一个住在灵山,往返路远,许治惠就留她们在家用午餐。许家出米,两个孩子妈妈做菜,午饭吃得非常热闹。每周一次美术课,两个孩子都学了四五年,一个画风“灵巧秀丽”,另一个则“朴拙厚实”。如今两个学生年届而立,高群在大连从事装潢设计工作,于淼从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,也执起了教鞭。每次回鞍,她们都要来看望许治惠。说起这事,许治惠不禁苦笑着摇头:“这俩孩子进了门,也不问问师父师母身体怎么样,没说几句话就要宣纸画画,一画就是大半天。”

  虽然摇头叹气,但学生们对绘画的痴迷让许治惠欣慰。他直言,自己最喜欢那些“稳重、肯学,既有文化水准又有美术专业素养的学生”。教学相长,在这些对绘画造诣孜孜以求的学生身上,他自己也收获良多。在鞍山师范学校从教时发生的一件事,至今让他难以忘怀。

  在一次美术课上,许治惠教大家画螃蟹。画好之后,他让大家在画上题写落款作为课后作业。看到有人题“看你横行到几时”,他笑了;看到有人灵光乍现题了“永恒”、“持之以恒”时,他震惊了。更让他拍案叫绝的是,在一幅双蟹图上,有一个学生竟然题了“谢谢”二字。“没想到学生们居然有这样的奇思妙想。后来我画螃蟹,也经常用到这三个题款。这也是我从学生身上学到的。”

  许治惠说,自己从教40年,快乐贯穿始终。60岁退休时,学生们为他举行欢送会,他掉下了眼泪,“我真舍不得啊!”而这个月末,许治惠将通过书画展的方式为自己的教学生涯画一个圆满的句号。届时,在鞍山师范学院里仁馆举行的“春华秋实——许治惠师生书画展”上,他和众多得意弟子的100多幅书画作品将参展。这次画展也由此成为鞍山有史以来参展人数、作品件数最多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名家名作大赏。

本期关于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的内容就到这里了,美术集网校有很多有关许治惠专访:那些年,我们喜欢的美术老师的信息,如果你是美术生或者对美术感兴趣,学习板绘,但又没有基础,可以来美术集学习,美术集专注美术教育,美术高考,兴趣学习

上一篇>> 兰州文理学院(原甘肃联合大学)2013年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

下一篇>> 海口经济学院艺术学院介绍

最新标签

相关文章推荐

最新文章推荐

课程开通
1
咨询客服
交流q群
微信公众号
返回顶部